当前位置:
首页
> 税收宣传 > 地税文化
?
?
青海四日行(王慧)

2017-09-12 14:57:02 信息来源: 泰安市地税局办公室 字体:【

  假期里带孩子到了青海,风土人情果然异于内地,每天都处于新奇与向往之中,不由得感慨良多,逐日记之,且与君分享。

7月23日 西宁

  西宁,人称夏都,名不虚传,一下火车,立刻感到天气十分凉爽,就连宾馆都没有安装空调。上午我们参观了青海省博物馆。这是一座十分恢弘壮丽的仿古建筑,分青海史前文明展、青海民族文物展、青海藏传佛教艺术展和可爱的青海四个专题陈列,以时代为序,用实物反映了青海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概貌。馆里藏有色彩鲜艳,栩栩如生的唐卡、各类制作精美的佛像、木俑、陶器等,也有青海各地的风光景色、珍贵动植物的图片,尤其是中共中央关于推进青海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的各项规定,以及丰沛中华水塔,筑牢生态安全屏障等一系列口号,对此在接下来的几天里认识更加深刻。

  下午去参观东关清真大寺。这是西北十分著名的寺庙,占地面积1.194万平方米,可容纳3000多穆斯林同时礼拜。整个寺庙处处古朴雅致,庄严肃穆,伊斯兰特色极其浓郁。我们正逢一场礼拜结束,大批回民从寺里平静有序地走出,全都白衣白帽,脸上写满虔诚,还有几位拄着拐杖步履蹒跚的八十多岁的老人,据说最多时有两万人同时参加礼拜,寺外的马路挤得简直水泄不通。工作人员免费为游客讲解伊斯兰教和古兰经,以前虽有耳闻,但所知无多,听了讲解,才知教规异于其它宗教,如祭祀时不拿祭品,只诵读古兰经,提倡薄葬,过斋月,寺里无神像,也不拜神等等,我对伊斯兰教教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走在西宁街头,不时看见回族人,男子头戴白帽,女子戴盖头,多肤色白皙,穿长衣长裤。无论天气多么炎热,老年妇女常戴黑盖头,年轻女子则戴各种彩色盖头,服装五颜六色,看去清新、秀丽、明快。也有不少时髦女子化着浓妆,带着首饰,但也都穿着长衣长裤,最多只露出一节手臂,即使穿长裙也要配着长长的打底裤。

7月24日  门源油菜花  祁连山

  上午,我们前往门源县欣赏油菜花。车行草原,路边河道纵横,水流湍急,水资源如此丰富,不愧是祖国的“水塔”。十点到达门源,可惜油菜已过花期,景区内只余零星花朵,稍感遗憾,但望着不见边际的大片油菜地,花期的盛况依然可以想见。在油菜地边稍稍驻足后,随即启程赶往祁连山。在路上却时常发现成片的油菜花田,金灿灿的,如一块块黄色织锦铺在地上,我们停下来照了很多相,这也算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了。祁连大草原上开满了蓝色和黄的小花,成群的牛羊在吃草,雪白的羊儿,像一颗颗晶莹闪亮的珍珠坠在绿丝绒上。远处是暗红色的高山,山顶上云雾缭绕。路边不时有几个牧家乐的白帐篷,旁边拴着几匹马,还有一些彩色的经幡,为绿色的草原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常有成群的牛羊穿过公路,过往车辆便缓缓行驶,为它们让道。我看见一头牛在公路上悠闲地散步,一辆大客车只能慢慢地跟在它后头,等它逛够了自行离开。

7月25日 冰沟林海茶卡盐湖

  早上从祁连酒店出发,向着青海湖的方向前进。经过冰沟林海景区,车子在林荫道中穿行,路两旁是大片的原始森林,树木高大、树干笔挺,林间河水哗哗流淌,儿子说跟动画片熊出没中的森林十分相似。穿过林海,车子开始向山上行驶,盘山路十分险峻,平均海拔3400多米,山间云雾氤氲。不一会儿我们到达了海拔4120元“大冬树山垭口”,也是此行经过的海拔最高点,山口云雾缭绕,气温很低,有许多卖土特产的小摊,人们都穿着厚厚的羽绒服。车一路向山下行驶,路边时时看见低头吃草的牛羊。听司机师傅说草原上饲养马牛羊的最佳比例为1:2:7,马和牛吃草根,把草都吃死了,而羊要吃的浅一些,为了青草不被啃光,因此不能饲养太多的马和牛。

  中午到达藏城刚察县,最先映入眼帘的是以青海湖特产湟鱼为主题的大型壁画。湟鱼是著名的洄游鱼类,全身几乎无一鳞片,又称裸鲤。每年春夏之交,湟鱼逆水洄游,前往自己出生的地方繁衍后代。在经历各种天敌侵害、湍急水流、人类捕捞、翻过各种水利设施的阻碍后,九死一生,才能到达目的地,这种用生命演绎的精彩和悲壮,着实令人惊叹。刚察城中不时看见穿着民族服装的藏民和回民,还有着红装的光头喇嘛,路边闲聊的老年人手里都拿着佛珠,不停地捻动。

  午饭后,车一路沿青海湖环行,青海湖藏语原意是“青色的海”或者“蓝色的海洋”,远远望去,碧蓝的湖水,如一块宝石嵌在高原上。湖边有许多彩色的经幡和白色的蒙古包,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十分美丽。草原上的云层压得很低,大片大片的,云朵很厚,层次分明,变化万千,像群山,像奔马,像棉花。翻过橡皮山,终于到达了柴达木盆地的茶卡盐湖,就是传说中的“天空之镜”景区。我们仿佛进入了一个盐的世界,四周一片白茫茫的景象,盐湖入口矗立着几座巨大的雪白盐雕,有西王母,有上帝,有将军,一个个栩栩如生。再往里走有几个大的卤水池,最里面就是人称“天空之镜”的盐湖。湖面像一块巨大的镜子,空灵、澄澈,天空、人影、树影无不清晰地倒映其中。天空如一块蓝白相间的幕布,低低的、似乎举手就能碰到。周围群山环抱,山间云雾氤氲。游客们似乎都是有备而来,女人们大多穿着大红或其他色泽艳丽的长裙,把鲜艳的影像倒映在湖面上,男士们则手中拿着相机,将这一幕幕的美景拍个不停。我们也在这水镜上流连忘返,晚上八点多了才返回住处,此时的天还亮着。

  宋代的王安石曾说过: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我们此次游盐湖也是如此,从刚察驱车大半天,经过险峻的盘山公路到达住处。从住的小镇到盐湖,又走了八十多公里,中途还遇到暴雨。从景区入口到盐湖,中间还有二三里路。刚到盐湖时天阴着,感觉湖面与普通的水面无异,等到太阳出来了,湖上才真正有了镜面的效果,方觉不虚此行。

7月26日青海湖 塔尔寺

  早晨的青海湖,安详,静谧,湖边绿草如茵,一朵朵黄色或白色的小花盛开在草丛中。湖边一座座经幡,彩色的小旗在风中飘扬。远处有一座庙宇,露出闪闪发亮的金顶。有人在湖边骑马或白色的牦牛。湖水波光粼粼,灰蓝色的水面在朝阳的照射下闪闪发光。远处水天一色,烟波浩渺。我们在湖边摄影留念,依依不舍地跟这块高原宝石道别。

  去塔尔寺的路上,两旁依然是如茵绿草和成群的牛羊,路边经常有卖酸奶的帐篷,我们停下车喝了当地特有的牦牛酸奶,吃了菜籽油烙的饼子,顿时感觉浑身力气倍增。路上要翻越海拔三千八百多米的拉几高山,山上大雾弥漫,车在狭窄的盘山公路上行驶,如行云雾中,前面能见度不足三米,旁边就是悬崖峭壁,司机打开远光灯,慢慢开,我们的心也都提到嗓子眼,对面不时有车开来,也都是小心避让,可就在这样陡峭的山路上,居然还有超车的,真佩服他们的勇气。

中午时分,我们到达了塔尔寺。塔尔寺是我国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的诞生地,是藏区黄教六大寺院之一。进入寺庙,最先映入眼帘的便是那一排著名的白塔。据说这些白塔是为纪念佛祖释迦牟尼一生之中的八大功德而建造的,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塔身白灰抹面,底座青砖砌成,腰部装饰有经文,每个塔身南面还有一个佛龛,显得庄严、圣洁。寺内殿堂众多,殿内放置着各种佛像、法器和宝塔,均是镶金镀银,嵌着蜜蜡、玉髓、玛瑙等各种宝石,把殿堂映衬的金碧辉煌。庙中供奉的佛像也是千姿百态,有的有慈眉善目、面貌安详,有的多首多臂、凶神恶煞,有的妩媚动人,有的面憎目狰狞、腰挂人头、脚踩魔鬼,与我们汉传佛教慈眉善目的佛像风格迥异。我们兴致勃勃地观看了被称为塔尔寺"艺术三绝"的壁画、堆绣和酥油花雕塑,感叹着僧人们巧夺天工的手艺。寺内的走廊上有许多磕等身长头的藏民,他们匍匐着五体投地,双手向前直伸,周而复始地重复着同一个动作。听导游讲,信徒们在一生修行中至少要磕十万次长头,这种虔诚和毅力,着实令人感动。临行前我登上位于塔尔寺最高处的班禅行宫,发现寺周围的几座山很像莲花花瓣,而塔尔寺就是花蕊,不由得感叹当初寺庙选址的神奇。



打印此页】【关闭窗口

?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