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译著版权相关的若干风险防范策略

与译著版权相关的若干风险防范策略

核心阅读

无论是译者,还是编辑,都要注意出版期和版权授权期之别,以及可能产生的违约问题。出版期,顾名思义,就是要求图书应出版的期限;版权授权期,即版权到期的期限。出版期往往短于或等于版权期。有的译者或编辑可能会觉得版权期还遥遥无期,不必放在心上,岂料一旦过了出版期,根据合同,外方出版社就有可能启动处罚条款。

在笔者逾20年的编辑从业经历中,译著占据了重要部分。笔者和丛书主编共同策划的“法律人进阶译丛”自2019年起至2025年1月止已出版约40本译著,涉及德国、法国、意大利、奥地利、比利时、英国、美国、日本等多个国家的版权问题,因而笔者在版权引进过程中也接触到了不同国家的版权规则。就法律图书的版权而言,德国、法国、意大利等欧洲国家的出版社是最好打交道的,在版权谈判中较为灵活,英美国家出版社往往要价高且对合同条款的执行较为严格,日本出版社的版税虽略低,但合作应当更谨慎。译著出版值得关注的问题不少,但以下几种与版权相关的风险尤其值得新入行的译者和编辑们注意。

一、未买版权先翻译的风险

这个问题是新入行的译者问得最多的,即译者“是先翻译好书稿再联系出版社,还是先联系出版社再翻译”。我通常会很急切地回复译者“千万别翻译好了书稿后才想着联系出版社”,然后再慢慢向他讲述一件真实的往事。一位译者兴致所致,和他爱人一起将一本英国的图书翻译好后联系我希望出版,我觉得选题也很不错,但着手联系版权后发现,中文简体版的版权已为他人所有,译者只能空兴奋了一场,译稿无法正常出版。当然,这种情况还有一种退而求其次的办法,就是去港澳台出版繁体版。说是“其次”,是因为这些地区的市场规模较小、出版发行的影响力有限,但毕竟译作还能得以正式出版。

二、出版期与版权授权期的风险

无论是译者,还是编辑,都要注意出版期和版权授权期之别,以及可能产生的违约问题。出版期,顾名思义,就是要求图书应出版的期限;版权授权期,即版权到期的期限。出版期往往短于或等于版权期。有的译者或编辑可能会觉得版权期还遥遥无期,不必放在心上,岂料一旦过了出版期,根据合同,外方出版社就有可能启动处罚条款。后果有几种:有的外方出版社可能宽容一些,会要求回告一个出版计划并解释一下延迟出版的原因就作罢;有的外方出版社可能会严厉一些,要求根据版权合同支付一定数量的违约金后才允许继续出版;有的不够宽容的外方出版社,甚至可能会要求根据版权合同终止合作。因此,译者和编辑一定要多关注版权合同中有关出版期和版权授权期的条款。

三、因译者逾期交稿而无法如期出版的风险

在实践中,经常会出现因译者逾期交稿,导致出版社无法如期出版的问题。凡是合同,都应该有违约条款,我想大多数出版社的委托翻译合同也会考虑这一点。但是,考虑到和译者的关系,出版社往往又不希望真的去追究译者的违约责任,于是就只能靠编辑花时间催促译者了。

当然,如果因为译者逾期交稿而未能如期出版,译者又不想白费心血,仍希望出版的话,那又有几种可能:一种是选题确实有较高的市场价值,即使出版方再交一份违约金也值得出版的,那出版方可能愿意继续出版;一种是选题市场前景一般,不值得再支付一笔延期出版费用或者可出可不出的,那就需要译者主动地去承担延期带来的费用或者支付相应对价,才有可能使得出版社愿意继续出版,如果原负责该项目的编辑已离职,则该译稿的出版前景就更加不确定。

四、续约时因著作权人去世而无法授权的风险

在和英美及欧洲国家的出版社的合作中,很少遇到这类问题;但在和日本出版社的合作中,就时常会遇到上述问题。我们有一个日本的选题,因为译者逾期交稿,过了版权期,且作者已经去世,即使译者愿意提供资助,以抵销出版社因为版权期内未能出版而遭受的损失,也还是因为日方出版社不愿意去联系作者的继承人授权而不得不搁置。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无法取得已故作者的继承人的授权,是没有办法继续出版的。

五、不确定能正常出版译著的版权合同的风险

有的译著,如果在引进版权之前就预测可能会存在导致无法出版的特殊原因,又希望尝试出版的,可以如实向外方说明并提出合理条件。只要能达成合意,都是可以商量的。比如,有的选题涉及地图,审查时间不可控,可以要求外方出版社在必要时免费延长因审查而增加的出版时间;又如,有的选题有可能基于特殊原因最终出版不了,可以在合同中约定,外方出版社在此种情况下应退回预付款或将预付款转作其他图书的版税。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出版社)

相关推荐

三星电视是谁代工生产
bet官网365app下载

三星电视是谁代工生产

📅 08-09 👁️ 4361
iCloud 简介
365体育钱提不出来了

iCloud 简介

📅 09-26 👁️ 5847
【主观食评第1期】那么大鸡排
365体育钱提不出来了

【主观食评第1期】那么大鸡排

📅 07-22 👁️ 9880